如何經營個人品牌?人資經理告訴你|Horizon新創者們系列講座:何則文

Kiki
7 min readOct 15, 2020

--

這篇文章推薦給:想要SOHO接案、想要發展個人品牌、正在起步個人品牌的各位斜槓新鮮人。

開始今天的心得之前,希望大家先問自己一個問題:

你希望自己被以什麼樣的形象記住呢?

講座的開始,何則文老師就拋出了這樣的問題,即使反覆思考,我仍然無法太確定自己的答案-知道自己不要什麼、卻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,是這個世代許多年輕人會遇到的問題。

講師何則文老師,為新創業人資經理、知名出版與專欄作家,同時是台灣最大青年職涯社群「職涯實驗室」創辦人
講師何則文老師,為新創業人資經理、知名出版與專欄作家、台灣最大青年職涯社群「職涯實驗室」創辦人

雖然此次講座以「個人品牌」作為主軸,但老師卻以心靈面的「自我探索」作為切入點,在兩小時內容中,亦不斷重申兩個重要的觀念:

1.個人品牌只是包裝手法,重要的是「你是誰」

2.有問題就去買他的書,書寫的很好 XD

記好重點了嗎?那我們開始囉!

主題一:塑造你的個人品牌

什麼是個人品牌?個人品牌就是別人記住你的事件、關鍵字。

先釐清你想呈現怎樣的自己給大家,以及你希望大家在有哪種需求時,會聯想到你這個人。

講師在這邊以自己為例:需要作家-找何則文。

給自己的關鍵字之一即為「寫作」。

但要如何替自己找到精準定位?下關鍵字之前,問自己這三個問題:

1.你是怎樣的人?性格如何?

2.你關注什麼樣的議題?為什麼?

3.你有什麼樣的專長與天賦?

講師同時建議使用「週哈里窗」作為定位輔助工具。發展個人品牌中,應該盡可能凸顯你的「開放自我」🌟
講師同時建議使用「週哈里窗」作為定位輔助工具,並強調:發展個人品牌中,應該盡可能凸顯你的「開放自我」🌟(參考講座現場簡報)

講師特別強調,這些關鍵字千萬不要是空泛的詞彙,例如善良、熱情、可愛都是不合格的關鍵字(即使你真的很可愛也一樣)-大家可以把關鍵字想像成,「當別人在背後聊起我時,他們會怎麼談我?我想要他們怎麼談我?」。

要追求自我實踐,就必須先找到自我價值為何。沒有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,他們的目標僅僅是「發大財」,核心的價值、品牌的願景,才是真正能夠獲利的東西-個人品牌就是你的企業,釐清你的個人價值。

設定關鍵字、塑造品牌形象時,切記要忠於自我,否則等人設崩壞時,即使你唸的是哈佛大學也無力可回天。

主題二:清楚未來的職涯趨勢

找到個人品牌定位,還需看透市場趨勢,兩者摸清後,才能夠訂出最有效的發展策略。

講師在講座中,分享四點他所觀察的關鍵趨勢:

1. 斜槓(Slash)

2. 平台(Platform)

3. 社群(Community)

4. 智能(AI)

接下來逐一分享重點與我的個人看法。

1.斜槓(Slash)

講師提到「斜槓」時,說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:斜槓≠收入提高。

做越多份工作、有越多社會身份,收入越高-這是大部分人對於斜槓的(錯誤)印象之一,好像冠上斜槓title,收入就會直接double。「斜槓」不代表擁有更多的收入,而是擁有更多樣的身份,可能是不同的興趣、所學、專長。一位工程師在假日當業餘馬拉松選手,即使跑馬拉松並不替他帶來收入,他仍然是位斜槓青年-Slash的生活,追求的是熱情、開創的是工作以外的第二人生。

斜槓青年與兼職打工仔僅有一線之隔,唯有持續學習、串連所學才是真正的「斜槓人生」。

講師分享他所認為的「斜槓青年五大特徵」。
講師分享他所認為的「斜槓青年五大特徵」。

2. 平台(Platform)

個人認為,講師在未來趨勢中放入「平台」的概念,是非常有趣的切入點。閱讀文章的大家,是否曾經發現:

近幾年的互聯網創新,都是平台生態圈的建構

目前仍許多人使用的旅遊訂房平台(Airbnb)、私人計程車服務(Uber),都是能夠媒合生產者與需求者的網路平台。而在台北無法發展的oBike服務,即是缺少了這樣的媒合系統、遂無法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態圈。

當你未來想創新時,可以思考:「我發明的東西是一個平台嗎?他可以媒合提供者與需求者嗎?」

3. 社群(Community)

注意到了嗎?這裡所指的社群,並非是「Social Media」的概念,而是一個真正能夠對話與討論(communicate)的場域-換言之,它不侷限發生在網路社群,也可能是個線下的讀書會、研討會,或何則文老師的講座xd!

未來的職場環境,將不再強調組織而是個體-個體世代的崛起,「進入正確的社群」就變得很重要,你需要進入正確的討論場域中,找到你能夠幫助、或能夠幫助你的對象,自主串連自己的人脈網絡,即使你已經身在top級公司中,也不要停止腳步,持續學習並找到能幫助你更往上爬的人。

想當咖啡師,那就去臉書搜尋「咖啡」。沒有你想要的社團又怎樣?自己辦一個啊!

4. 智能(AI)

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曾經發表「2030年,有1/2工作會被AI取代」的研究結果。在這裡提到AI,想談的並非是AI會如何發展?人工智能如何進步?等問題。

相反的,講師要給大家的是一個基本的原則:

與其追求別人領航,不如自己開創

2030年或許真的會有一半的工作消失,換言之,「2030年有一半的工作,是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」,與其徬徨未來何去何從,不如先思考:你想開創什麼新的世界?又想替世界留下什麼?

智能的發展是必定的未來趨勢,我們需要思考的應該是:在這樣的趨勢下,我能夠做出什麼應對?

主題三:具象化目標、擬定策略

搞清處自己是誰、身處何處,接下來就可以擬定作戰策略了!

其實講師前面所談的,都是相對心靈層面的大概念,但到了這個階段,何則文講師透過MVSN模型,分享了如何訂定出具有作戰價值的「策略」。

先畫靶,再射箭—確保你的前進方向正確。

MVSN模型:將大目標拆分為小目標,並針對各階段目標擬定策略。(參考講座現場簡報)

何則文老師以他自身經歷為例,當時他想要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,因此他開始規劃:要買在什麼地區?要買怎樣的房子?逐一計算所需花費,頭期款要多少?怎麼賺到這些錢?哪一年可以存到?可以貸款多少?

具體化你的目標,讓你的目標成為「可控管的」,如同數學解題,利用已知求得未知。由「結果」逐步往回推,詳細列出所需步驟,你的策略就出來了。

講師提出的目標設定具體策略。(餐考講座現場簡報)

何謂可控管目標?參加什麼類型活動、建立怎樣的人脈都屬於可控管範圍,不要讓你的夢想建立在「中樂透」這種無法控管的事情上。

問自己:「想要深耕的領域是什麼?」不要被過去的經歷限制未來,職涯很常,未來的30年、40年,你想要做什麼?

活動後與講師合照,十分感謝Skyline以及地平線舉辦此次活動!

最後,對於「如何發展個人品牌」這個大哉問,其實有句講師無心的話,卻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:

你不用很花俏,只要真心並友好對待身邊的人,大家自然會願意接近你。

保持善良、真誠以待,或許看來有些雞湯與芭樂,卻是永遠不會失敗的真理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幫我拍拍手!(每人至多可clap50下)

對何則文老師更多內容感興趣,可以閱讀老師的這本書:《成就未來的你:36堂精準職涯課,創造非你不可的人生!》

--

--

Kiki

台灣人,看繁體字,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。讀過的書都會成為腳下的路。